總體經濟效益下兩級分化明顯
2017年1~12月線纜行業(4037家規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現價)1.42萬億,名義增長10.8%。其中電線電纜3734家規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現價)1.22萬億,名義增長11.2%;光纖光纜303家規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現價)2009.6億元,名義增長8.3%。
![“一帶一路”帶來了新挑戰 線纜行業面臨新三座大山 “一帶一路”帶來了新挑戰 線纜行業面臨新三座大山]()
大型企業由制造與供應商向集成與服務商轉型,由國內市場向國內加海外市場轉型。特別是上市公司,具有較強融資能力,營業收入、經濟效益、規模擴張及產業鏈延伸發展快速。少數管理不善的大型企業陷于困境。
總體仍處在全球產業鏈中低端
一方面,在技術能力上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及企業相比,還有10-20年的差距,特別是基礎研究、主要原材料、重要裝備、制造工藝、生產管理、勞動力素質、產業鏈配套、標準化以及工程應用技術等。
另一方面,我國仍然處于發展階段,且區域經濟及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對中低端產品仍然有大量的有效需求。這些現實需求也為中低端產品制造提供了實際市場。在部分高端線纜產品與技術領域,我國已經邁入國際先進行列。
全面經濟轉型帶來的增長趨緩、消化前期政策影響和產能過剩影響帶來的投資增長趨緩、市場需求趨弱的形勢下,線纜行業受到了很大影響。近年來中國線纜行業雖然繼續保持了整體增長態勢,但增長幅度已明顯下降。特別是2017年經營利潤的顯著下降,給企業經營,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帶來了相當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
以基礎設施及城鎮化為代表的工程建設和以工業化加信息化為代表的制造業發展,為我國每年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也為線纜應用提供持續不斷的新需求,需要的各種線纜,為線纜制造業提供了廣泛市場,更為線纜技術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一帶一路”為中國線纜企業國際化帶來了新挑戰
“一帶一路”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交通、能源及通信系統,這為電線電纜出口開辟廣闊市場;相當部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工業體系及技術體系尚不夠完善,這為我國輸出資本和轉移產能創造有利條件。
做精線纜產品、降低成本、融于信息化的工業制造、延伸服務、提高競爭力。精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推進,將會引發行業企業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管理型式以及行業態式發生革命性轉變。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的根本在于提高運營質量、提升管理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有專家認為,未來5-10年,將是我國線纜工業發生重大變革的新時期,主要原因不在于市場拉動的外部因素,而在于自身強化的內生動力,特別是精細化信息化智能化推進以及工業的互聯網發展,必將催生線纜新業態。
(本文摘自上海有色網)